姓名
|
職稱
|
發 表 著 作
|
|||||||||||||||||||||||
林健陽
|
教授
|
【研討會論文】
1. 林健陽、柯雨瑞(2006)。新興毒品管理制度之國際比較分析。發表於2006年內政部犯罪防制中心、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2006年犯罪問題與對策」學術研討會,頁29-96。
2.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6)。除刑化毒品政策之檢討:論我國毒品犯罪之戒治成效。刑事再犯防治政策研究成果發表會-刑事政策走向與趨勢之探討。台北:法務部。
3. 林健陽、陳玉書、李岳芳(2008)。毒品犯高危險行為與感染HIV病毒關聯性之實證研究。2008毒品與防治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中心。
4. 林健陽、呂豐足(2008)。減害計畫的省思—毒品替代療法相關問題探討。警察通識與專業學術研討會,頁176-177。桃園: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5. 林健陽、裘雅恬(2009)。毒品施用者緩起訴接受替代療法現況與效果之研究。「毒品犯罪及其防治」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專書及專書論文】
1. 林健陽、陳玉書、張智雄、柯雨瑞、呂豐足(2007)。我國當前毒品戒治政策之省思與建議。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十)(頁283-321)。台北:法務部。
【主持、協同主持及參與之國科會研究計畫】
1.林健陽、陳玉書、張智雄、柯雨瑞、呂豐足、莊惠文、陳怡璇、裘雅恬(2007-2009)。矯正機構之愛滋病毒品犯現況與處遇效果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96-2412-H-015-001-SS2)。
【主持、協同主持及參與之政府與民間委託研究計畫】
1. 林健陽、陳玉書、范國勇、謝立功(2005)。分析聯合國及各先進國家新興毒品防制之作為。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編號:DOH94-NNB-1038)
2. 林健陽、陳玉書、張智雄、柯雨瑞、呂豐足、林澤聰、王秋惠(2006)。95年度除刑化毒品政策之檢討—論我國毒品犯罪之戒治成效(計畫編號:p950630-3)。法務部委託研究案。
3. 林健陽、陳玉書、張智雄、柯雨瑞、呂豐足、莊惠文、陳怡璇、李岳芳、賴亞欣、裘雅恬(2007)。毒品施用者替代療法之研究。林心正教育基金會。
4. 陳玉書、林健陽、郭豫珍、宋重和、陳信良、李國隆、王實斌、呂豐足、邱曉麗、裘雅恬、賴宏信(2008)。具體量刑及求刑標準之研究(計畫編號:HU960929)。法務部委託研究案。
5. 林健陽、陳玉書、柯雨瑞、呂豐足、裘雅恬、何明哲、鄭勝天、蔣碩翔(2009)。新犯毒品施用者施用行為及毒品取得管道之研究(計畫編號:HU970618)。法務部委託研究案。
6. 陳玉書、林健陽(2009)我國女性犯罪與矯治處遇相關課題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案。
|
|||||||||||||||||||||||
蔡田木
|
教授
|
【期刊論文】
2.蔡田木、陳永鎮(2006)。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防治對策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7,167-198。
3.蔡田木、陳永鎮(2007)。通訊詐欺犯罪模式與決意歷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8,147-188。
4.蔡田木(2008)。外籍人士在台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九期,9,165-192。
5.蔡田木、蔡孟珊(2008)。監視錄影系統對犯罪防制效果之實證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9,231-260。
【研討會論文】
1.蔡田木(2006)。監禁趨勢之分析。2006年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63~96)。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
2.蔡田木、陳永鎮(2006)。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防治對策之探討。2006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5~328)。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3.蔡田木(2007)。電訊詐欺犯罪趨勢與防制對策之探討。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92~201)。香港:世界貿易中心。
4.蔡田木、陳永鎮(2007)。通訊詐欺犯罪模式與決意歷程之研究。2007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1~212)。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5.蔡田木、陳佳玉(2008)。通訊詐欺犯罪當事人互動歷程之調查研究。2008年警學與安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455~480)。台北市:台灣警察專科學校。
6.蔡田木(2008)。外籍人士在台犯罪狀況及其分析。第二屆國土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1~90)。台北市:中央警察大學台北連絡處。
7.蔡田木、陳佳玉(2008)。通訊詐欺犯罪當事人互動歷程之調查研究。2008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頁59-95)。澳門:國際會議中心。
8.蔡田木、蔡孟珊(2008)。監視錄影系統對犯罪防治效果之實證研究。2008犯罪防治研討會論文集(頁59-95)。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專書及專書論文】
1.蔡田木(2006)。機構處遇研究。載於許春金(主編),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頁445-476)。台北:三民書局。
2.蔡田木(2006)。刑事司法與犯罪被害保護。載於許春金(主編),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頁585-606)。台北:三民書局。
3.楊士隆、蔡田木(2007)。竊盜犯之相關問題與處遇對策。載於楊士隆(主編),犯罪問題-問題與對策(頁235-250)。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蔡德輝、張平吾、蔡田木(2008)。住宅竊盜重複被害特性與防制策略之研究。刑與思-林山田紀念論文集(十)(頁607-638)。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蔡田木(2009)。被害預防與被害保護。載於張平吾(主編),犯罪學(頁325-33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6.蔡田木(2009)。犯罪處遇。載於張平吾(主編),犯罪學(頁371-386)。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主持、協同主持及參與之政府與民間委託研究計畫】
1. 陳金蓮、蔡田木等(2006)。「保險犯罪防制資料庫」研究規劃案。財團法人保險犯罪防制中心委託研究。
2. 謝文彥、周文勇、蔡田木、黃翠紋、黃家珍、林書琪(2006),提升企業對政府防制組織犯罪滿意度調查。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3. 王朝煌、廖有錄、蔡田木等(2006)。金融防詐騙之資訊應用研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4. 謝文彥、蔡田木等(2007)。防杜人頭帳戶之研究。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5. 許春金、蔡田木等(2007)。犯罪青少年終止犯罪影響因素之追蹤調查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6. 張平吾、蔡田木等(2007)。社區犯罪基圖在汽車竊盜犯罪區位特性與預防之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區為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7. 張平吾、蔡田木等(2007)。台北市社區鄰里監視系統在犯罪預防上成效評估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8. 孟維德、蔡田木、江世雄、楊基成、劉至剛、鄧馨華、林安倫等(2007)。以地方政府為型模,建置廉政風險預警機制及具體防制措施。臺北縣政府政風處委託。
9. 謝文彥、蔡田木等(2008)。吸毒行為除罪化之研究。財團法人林心正教育基金會委託研究,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10. 蔡田木、陳玉書(2009)。詐騙犯罪被害人屬性之研究,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
|||||||||||||||||||||||
沈勝昂
|
教授
|
【期刊論文】
1. 沈勝昂(2006)。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動態再犯危險因子與靜態危險因子關聯性之探測。犯罪防治學報,07, 199-226。
2. 沈勝昂、陳筱萍、周煌智(2006),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身心輔導。性侵害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317-349,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沈勝昂(2006)。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監督。性侵害防治學—理論與臨床實務應用,354-395,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沈勝昂(2007)。變與不變---性侵害再犯動態「穩定危險因子」與「急性危險因子」的意義。犯罪學期刊,11, 156-186。
5. 沈勝昂、吳孟芳(2008)。婚暴加害人之羞恥感、罪惡感、同理心與婚暴行為的關係。犯罪防治學報,07, 193-216。
6. 葉在庭、沈勝昂(2009)。他們在想什麼?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心智推理的表現。中華心理學刊。 (TSSCI,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12.Shen, S. A. (2009).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 consciousness emotion, Empathy, and Anger/Aggression of Male Marital Violence Offend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SSCI, 2ed review).
13.李宛津、黃恆獎、林慧麗、沈勝昂、劉同雪(2009)。探討家庭功能、社會訊處理與憂鬱之關係,輔仁醫學期刊。
【研討會論文】
1. 張銘倫、丁耕原、沈勝昂(2006),羞恥感與罪惡感的關聯性研究。中國心理學年會,台北,臺灣。
2. 沈勝昂(2006),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團體身心輔導治療效果。2006年犯罪問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桃園,臺灣。
3. 沈勝昂(2006),性侵害犯罪防治網絡建構—國內施形情況的探討。第二屆東臺灣論壇,失能、復原與心理轉化。法務部、國立東華大學主辦。
4. 沈勝昂、吳孟芳(2007),婚暴加害人之羞恥感、罪惡感、同理心與婚暴行為的關係。2007年犯罪問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大學,台北,臺灣。
5. Shen, S. A., Ding, K.Y.,& Wu, M. F. (2008), Comparisons among Treated, Non-Treated Sexual Offenders, and General Population in Taiwanese Sample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rapy?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exual Offenders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ATSO, Cape Town, South African.
6. 張碧娥、沈勝昂(2008),Comparison of America and British Stable Risk Factors Scale of Sexual Crime in Taiwan。臺灣精神醫學會年會,台北,臺灣。
【專書及專書論文】
1. 沈勝昂(2009)。性侵害犯罪加害人動態再犯危險評估與操作手冊:理論與實證。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桃園,臺灣。
2. 沈勝昂(2009)。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社區處遇:理論政策與實務操作。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桃園,臺灣。
【主持、協同主持及參與之政府與民間委託研究計畫】
1. 沈勝昂等(2009),研發性侵害犯罪加害人標準化評估作業手冊,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2.沈勝昂、謝文彥等(2008),性侵害加害人動態再犯危險評估:動態危險因素,法務部。
3.沈勝昂等(2007),性侵害加害人再犯危險評估量表之建立---動態危險因素之探測(III),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96委2,095-000000AU691-002。
4.林明傑、沈勝昂、盧映潔等(2006),建立性罪犯處遇再犯危險鑑定評估指標之研究,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95委3,095000000AU691003。
|
|||||||||||||||||||||||
謝文彥
|
副教授
|
【期刊論文】
1. 謝文彥(2006),「街頭搶奪犯罪動機與決意歷程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5卷第5期。
2.謝文彥、許春金、施雅甄(2006),「台灣暴力犯罪趨勢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報,第7期。
3.謝文彥、王美娟、方嘉鴻(2006),「外籍配偶遭受婚姻暴力因應策略之質性分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報,第7期。
4.楊美齡、謝文彥(2007),「新台灣之子」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8期。
5.謝文彥、李鴻懋(2008),父女亂倫加害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9期。
【研討會論文】
1.謝文彥(2006),「台地區犯罪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pp152-159),中國警察協會秘書處編印(於上海舉辦)。
2.謝文彥、許春金、陳玉書、蔡田木、施雅甄(2006),「台灣暴力犯罪趨勢之研究」,2006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81-120),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
3.謝文彥、張淑慧(2007),台灣地區的犯罪防治現況與策略,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pp521-540),中國警察協會秘書處編印(於香港舉辦)。
4.謝文彥(2007),「組織犯罪與恐怖主義關聯性之初探」,恐怖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
【專書及專書論文】
1.謝文彥、黃富源(2006),「性別差異與犯罪類型」,文載於林麗珊等著,性別議題與執法,第5章,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
2.謝文彥、黃俊祥(2006),「外籍配偶婚姻暴力影響因素之分析-以東南亞外籍配偶為例」,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主編:外籍配偶與社區學習,師大書苑。
3.謝文彥(2006),「社區犯罪矯治研究」,文載於許春金等著,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第12章,台北市:三民書局。
4.許春金、黃翠紋、謝文彥(2009),婦幼安全手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委員會。
【主持、協同主持及參與之政府與民間委託研究計畫】
1.謝文彥、周文勇、蔡田木、黃翠紋、黃家珍(2006),企業對政府抗制組織犯罪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2.周文勇、謝文彥、黃家珍、陳佳玉 (2007),桃園縣學在青少年參加犯罪幫派團體現況及防治對策之研究,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委託研究。
3.謝文彥、蔡田木(2007),防杜人頭帳戶之研究,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委託研究。
4.謝文彥、廖有祿(2007),社區犯罪基圖在機車竊盜犯罪區位特性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5.謝文彥、蔡田木、黃家珍(2008),吸毒行為除罪化之研究,財團法人林心正教育基金會委託研究。
6.沈勝昂、謝文彥(2008),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之建立:動態危險因素之探測,法務部委託研究。
|
|||||||||||||||||||||||
陳玉書
|
副教授
|
陳玉書研究資料 學位論文 陳玉書(1997)。Delinquen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Adolescence: Effects of Gender and Risk/Protective Factors.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Duke University. 陳玉書(1988)。社會連結與女性少年偏差行為:Hirschi社會控制理論之實證研究。桃園: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書(1983)。精神疾病與犯罪行為。桃園:中央警官學校犯罪防治學系學士論文。 期刊論文 許春金、陳玉書、賴擁連(2012)。型塑少年中止犯與持續犯原因之縱貫性研究:整合型控制理論觀點。犯罪防治學報,15期:35-65。 陳玉書、林健陽、賴宏信、郭豫珍(2011)。殺人罪量刑準則之實證分析。犯罪防治學報,13:77-115。 陳玉書、林健陽、鍾志宏(2011)。女性受刑人教化處遇與需求分析。犯罪矯正,1:1-42。 陳玉書、王秋惠(2011)。網路詐欺被害特性分析。執法新知論衡,7(2)11-31。 陳玉書、林健陽、鍾志宏、駱姿螢(2011)。壓力與社會支持對女性受刑人監禁適應之影響,犯罪矯正。
陳玉書、林健陽、鍾志宏(2010)。女性受刑人處遇之跨國比較與啟發。犯罪防治學報,12:121-148。 陳玉書、李明謹、黃家珍、連鴻榮(2010)。成年再犯影響因素之追蹤研究。執法新知論衡,6(2):31-64。(雙審) 楊采容、林秋蘭、陳玉書(2009)。社會控制與外籍配偶子女偏差行為,警學叢刊,39(4):47-70。(雙審) 許春金、陳玉書、洪千涵(2009)。犯罪青少年中止犯罪歷程及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防治學報,12:43-91。 陳玉書、邱炫綿(2009)。警察作為滿意度影響因素之分析。執法新知論,5(1):73-91。(雙審) 陳玉書、張聖照、林學銘(2009)。假釋再犯預測因子分析與參考指標之建構。犯罪防治學報,12:149-187。 許春金、曾雅芬、陳玉書(2008)。犯罪青少年十年犯罪變化之追蹤研究,犯罪防治學報,9:69-107。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8)。原住民社區修復式正義實施機制之研究—以泰雅族為例,犯罪防治學報,9:21-68。 許春金、陳玉書、張謹名、張淑慧、高政昇、姚淑文(2008)。泰雅族傳統正義概念內涵之探討。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10:125-174。(雙審) 許春金、陳玉書、黃政達(2007)。調解制度中受調解人修復性影響因素之研究---修復式正義觀點,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9:1-54。(雙審) 陳玉書、林學銘、蘇昱嘉(2007)。受刑人假釋准駁影響因素之研究。執法新知論衡,3(2):1~26。(雙審) 陳玉書、曾百川(2007)。網路詐欺犯罪理性選擇歷程之質性分析。犯罪防治學報,8:115-146。 陳玉書、邱炫棉(2006)。犯罪被害恐懼感影響因素之分析。犯罪防治學報,7:1-42。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6)。從修復式正義觀點探討緩起訴受處分人修復性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7:141-190。(雙審) 陳玉書、蘇昱嘉、林學銘(2005)。受刑人在監適應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犯罪防治學報,6:127-148。 陳玉書、蔡田木、施雅甄(2005)。台灣地區犯罪趨勢與社會發展之關聯性分析。犯罪防治學報,6:149-176。 陳玉書(2004)。社會治安與犯罪被害恐懼感。犯罪防治學報,5:39-58。 陳玉書(2004)。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機會因素之分析。犯罪學期刊,7:81-100。 蔡田木、陳玉書(2003)。警察機關處理婚姻暴力案件特性之分析--以東南亞外籍新娘為例。犯罪防治學報,4:209-239。 許春金、陳玉書 (2003)。性侵害犯罪被害情境與要素之分析。警政論叢,第三期。 陳玉書、洪宏榮 (2003)。犯罪行為發展歷程之質性分析。犯罪防治學報,3:153-178。 林秀怡、馬傳鎮、陳玉書(2003)。心理特質、緊張對少年偏差及犯罪行為影響之研究。玄奘社會科學學報,1:320-353。 馬傳鎮、陳玉書等(2002)。中輟生現況分析及輔導策略之研究。犯罪防治學報,3:103-12 陳玉書、簡惠霠 (2002)。成人受保護管束人再犯預測之研究。犯罪防治學報,3:153-178。 馬傳鎮、陳玉書等(2001)。個人特性和環境因素對青少年中途輟學與犯罪行為影響之實證研究,犯罪防治學報,2:21-54。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1)。「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施行後毒品犯罪者矯治成效之研究。犯罪防治學報,2:101-124。 陳玉書、簡惠霠(2001)。台灣地區再犯現況與趨勢分析。犯罪矯正,17:31-43。 陳玉書、林錦坤(2001)。壓力、緊張與警察之自殺傾向─台灣地區基層員警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8:137-154。 陳玉書、張彩鈴(2001)。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之歷程─一個質化研究的觀察。犯罪防治學報,2:181-202。 簡惠霠、陳玉書(2000)。假釋再犯預測之研究。犯罪防治學報,第四期。 陳玉書(2000)。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理論模式之實證檢驗。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7:253-276。 陳玉書(2000)。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laining Adolescent behavior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犯罪防治學報,1:209-236。 陳玉書(2000)。女性犯罪之現況與研究發展。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255-276。 陳玉書(1998)。 Explaining Delinquen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3:213-236。 陳玉書(1997)。Social Relationship, Stress and Adolescent Maladjustment: A Proposed Integrated Model for Delinquency and Health。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2:377-412。 許春金、陳玉書、王珮玲(1991)。暴力犯罪被害者個人特性與日常活動型態之實證研究。警政學報,19:219-278。 陳玉書 (1988)。女性少年偏差行為之實證研究。警政學報14:375-422。 蔡德輝、陳超凡、陳玉書(1986)。犯罪學古典學派之探討。警政學報,10:161-176。
學術性研討會論文 陳玉書、鄒啟勳(2011)。我國減刑成效之評估研究-以2007年罪犯減刑為例。2011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犯罪矯正與復歸。 許春金、陳玉書、洪千涵(2011)。犯罪被害恐懼感及其相關因素:2010年臺灣犯罪被害調查之實證分析。2011年第四屆警學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 Sheu, Chuen-Jim & Chen, Yu-Shu (2011) Concentration of Crime Among Taiwanese Delinquent Youths—A 10 Years Follow-up. 3rd Asian Criminological Society Conference, Taipei, Taiwan. 林健陽、陳玉書、呂豐足(2010)。新犯罪毒品施用者施用行為及毒品取得管道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97及98年度社會發展政策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51-77。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陳玉書、邱曉麗(2010)。具體求刑與量刑準則模式之實證研究。社會福利安全網論壇:2010社會安全及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頁135-158。 陳玉書、李明謹、連鴻榮(2010)。成年再犯危險因子之縱貫性研究。2010年警察學術研究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111-129。 陳玉書、連鴻榮、李明謹(2009)。成年假釋人再犯預測因子與假釋審查指標之建構。2009年犯罪防治研討會論文集,頁199-226。 陳玉書、王秋惠(2008)。網路詐欺被害特性分析。2008年犯罪防治研討會:科技與犯罪防治論文集,23-58。 林健陽、陳玉書、李岳芳(2008)。毒品犯高危險行為與感染HIV病毒關聯性之實證研究,2008年毒品與防治研討會論文集。 陳玉書、王秋惠(2008)。網路詐欺被害特性分析,2008年犯罪防治研討會:科技與犯罪防治論文集(頁23-58)。 陳玉書、張聖照(2007)。假釋再犯預測模式與審查參考指標之建構,2007犯罪防治研討會論文集(頁213-252)。 Chen, Yu-Shu (1998)Explaining Delinquenc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The 1998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Lin, Nan, Xiaolan Ye, and Yu-Shan Chen(1997)Social Resources,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 Network Approach to Attainment in Taiwan, Annual Meeting of Southern Sociological Society. New Orleans。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王珮玲(1990)。強姦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性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現代婦女基金會主辦。 國科會研究案 陳玉書、林健陽、謝文彥、黃家珍等(2011-2014)。假釋參考指標之預測效度檢驗與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100-2410-H-015-006-SS3。 林健陽、陳玉書等(2011-2013)。初次受觀察勒戒人復歸社會歷程及其再犯危險因子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100-2410-H-015-005-SS2。 陳玉書、許春金等(2009~2011)。成年假釋人社會適應與再犯影響因素之縱貫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8-2410-H-015-002-MY2。 許春金、陳玉書(2007~2009)。犯罪少年持續犯罪與終止犯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96-2412-H-015-001-SS2。 健陽、陳玉書等(2007~2009)。矯正機關愛滋毒品犯現況與處遇效果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96-2412-H-015-001-SS2。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6~2007)。原住民社區實施修復式正義之現況、機制與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復興鄉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95-2414-H-305-005- SSS。 陳玉書、許春金、馬傳鎮等(2006~2007)。網路詐欺犯罪與被害特性、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95-2414-H-015-007-SSS。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5~2006)。修復式正義(司法)實踐途徑之研究-------提昇緩起訴與(鄉鎮市)刑案調解機能之實證研究 (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94-2414-H-305-008-SSS。 刁仁國、蔡庭榕、陳玉書等(2005~2006)。警察機關執行個人資料保護之實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4-2414-H-015-008。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4~2005)。修復式正義(司法)實踐途徑之研究-------提昇緩起訴與(鄉鎮市)刑案調解機能之實證研究(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93-2414-H-305-008-SSS。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4~2005)。毒品犯罪者社會適應與再犯之研究 (第二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3-2413-H-015-001。 陳玉書、許春金、馬傳鎮(2003~2004)。假釋政策與參考指標之評估研究(第二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NSC 92-2412-H-015-001-SSS。 瞿海源、張苙雲、陳玉書等(2003~2004)。台灣社會問題研究論著評閱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2-2412-H-001-042。 陳玉書、許春金、馬傳鎮等(2003~2004)。假釋政策與參考指標之評估研究(第一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2-2412-H-015-001-SSS,92/8~93/7。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3~2004)。毒品犯罪者社會適應與再犯之研究 (第一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2-2413-H-015-001,92/8~93/7。 陳玉書等(2002~2003)。犯罪被害懼感測量指標與影響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陳玉書主持。NSC91-2412-H-015-001-SSS。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1~2002)。《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施行後毒品犯罪者矯治成效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90-2414-H-015-022。 陳玉書、林健陽等(2001~2002)。再犯預測:生活壓力、社會控制與社會學習對成人再犯之影響及其預防對策(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90-2412-H-015 -003 –SSS。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0~2001)。《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施行後毒品犯罪者矯治成效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NSC89-2414-H-015-022。 陳玉書、林健陽等(2000~2001)。再犯預測:生活壓力、社會控制與社會學習對成人再犯之影響及其預防對策(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NSC 89-2412-H-015 -003 –SSS。 馬傳鎮、陳玉書等(2000~2001)。中輟生現況分析及輔導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NSC89-2413-H-015-001。 陳玉書、張平吾等(1999~2000)。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對警察自殺傾向之影響及其預防對策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8-2412-H-015-002。 政府或民間委託研究案 陳玉書、郭豫珍、鍾志宏等(2011)。妨害性自主罪量刑之研究。司法院。 許春金、陳玉書、蔡田木等(2011)。毒品施用者處遇及除罪化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許春金、陳玉書等(2010)。台灣地區犯罪被害調查。內政部警政署。 陳玉書、林健陽(2010)。我國女性犯罪原因與矯治處遇相關課題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9)。新犯毒品施用者施用行為及毒品取得管道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9)。成年性交易除罪化評估報告。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蔡田木、周文勇、陳玉書等(2009)。詐騙犯罪被害人屬性之研究。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陳玉書、林健陽等(2008)。具體量刑及求刑標準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7)。犯罪青少年終止犯罪影響因素之追蹤調查研究。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7)。除刑化毒品政策之檢討論我國毒品犯罪之戒治成效。法務部委託研究案。 林健陽、陳玉書等(2007)。毒品施用者替代療法之研究。林心正教育基金會委託研究,。 謝立功、陳明傳、陳玉書等(2006)。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在台人數之分析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林健陽、陳玉書、謝立功(2005)。分析聯合國及各先進國家新興毒品防制之作為。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委託研究。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5)。台灣地區犯罪被害調查。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 謝文彥、許春金、陳玉書(2005)。台灣地區犯罪未來趨向之研究。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4)。警察機關在修復式正義理論中角色扮演之研究。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范國勇、陳玉書、張平吾等 (2004) 。提升企業對政府防制組織犯罪滿意度調查。內政部警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張平吾、陳玉書等(2003)。提升企業對政府防制組織犯罪滿意度調查。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張平吾、陳玉書等(2003)。「警察機關推動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工作在職訓練標準教材」編撰計畫。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 陳玉書、謝文彥等(2002)。外籍新娘婚姻暴力特性、求助行為及其保護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 張錦麗、陳玉書等(2001)。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先行實施計畫督導評估方案。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陳玉書、許春金、馬傳鎮等(2000)。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影響因素及防制對策之研究。行政院青輔會委託研究。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0)。台灣地區保全業之現況與未來需求之調查研究。強固保全公司。 許春金、陳玉書、莫季雍等(2000)。台灣地區犯罪被害經驗調查研究。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 許春金、陳玉書等(2000)。性交易管理政策之國際間比較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研究。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等(1999)。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第三年研究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等(1999)。性侵害犯罪類型及其特性之研究。內政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研究。 林健陽、陳玉書等(1999)。矯正機構民營化可行性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等(1998;1999)。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第二、三年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等(1992)。強暴犯罪型態與加害者人格特性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等 (1990)。台北市幫派犯罪團體之實證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研究。
|
|||||||||||||||||||||||
周文勇
|
副教授
|
一、五年內著作目錄(2007.08.01~迄今)
「期刊論文」 中文 1.周文勇,2008,幫派入侵校園之研究,中等教育,第58卷5期, 30-55頁。 2.周文勇、韓智先,2008,女性參加幫派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防治學報,第9期,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139-164頁。 3.周文勇、陳淑雲、黃富源,2008,警察機關工作職場性騷擾行為成因及防制對策,警學叢刊39卷1期,107-127頁。 4. 周文勇、黃家珍、陳巧育,2010,女性少年偏差行為原因模式之研究:控制理論與差別接觸理論之實證檢驗,犯罪防治學報,第12期,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53-83頁。 「研討會論文」 中文 1.周文勇,2007,我國組織犯罪次文化與警察機關防制對策,2007警政工作研討會論文集, 173-223頁。 2. 周文勇、黃家珍,2007,青少年參加幫派危險因子之研究,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5-110頁。 3. 周文勇、韓智先,2008,女性參加幫派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61-185頁。 4.張平吾、周文勇,2009,台灣地區組織犯罪現況與防制之探討,全球化時代犯罪與刑法國際論壇論文集, 112-120頁。 5.周文勇、陳巧育,2009,女性少年偏差行為原因模式之研究。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7-264頁。
6.周文勇、蔡佳瑜,2011,少年網路詐欺被害現況之研究。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犯罪矯正與復歸論文集,171-190頁。 7、周文勇、洪立偉,2012,國中男性少年校園偏差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2012犯罪防治學術檢視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1-36頁。 「研究案」 1.周文勇、謝文彥、黃家珍、曾信棟(2007),桃園縣在學青年參加犯罪幫派團體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之研究,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2.黃富源、周文勇、張錦麗、黃家珍、陸振芳、沈建呈、陳巧育(2008),兒童少年妨害性自主罪之研究,法務部。 3.蔡田木、周文勇、陳玉書、陳永鎮、陳佳瑜、黃珮如(2009),詐騙犯罪被害人屬性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專書」
周文勇等,2009,犯罪學,國立空中大學,台北。 周文勇等,2010,犯罪類型學,國立空中大學,台北。 周文勇等著,2010,刑事政策與刑事司法,三民書局,台北。
二、現有副教授以上教師最近三年指導研究生論文情形(2009.08.01~迄今)
周文勇
|
|||||||||||||||||||||||
鄧煌發
|
壹、期刊論文
劉擇昌、鄧煌發、黃明昭、張智雄、游柏輝(2012)。差異區域層次犯罪空間 集群態樣分析──以台北市大安區住宅竊盜為例。犯罪學期刊,15(1), 43-70。 鄧煌發(2011)。二十一世紀刑事司法制度的新希望?──論修復司法之內涵與 困境。犯罪防治學報,13,117-142。 Teng, H.F.(鄧煌發), Huang, W.S. & Jou, S.C.(2010). Do School Dropouts Differ from Non-dropouts and Institutional Youths? --An Analysis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Learning Factors. Journal of Crime, Punishment and Corrections. 2(1): 12-38. 鄧煌發、林書慶(2010)。外籍配偶子女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 警學叢刊,41(1),147-180。 鄧煌發、張勝銘(2010)。高齡受刑人醫療照護與監禁適應之研究。警學叢刊,40(5),83-108。 鄧煌發(2008)。美國嚴密社會監控之型態與文化演變。犯罪學期刊,11(1),119-144。 鄧煌發(2007)。校園安全防護措施之探討—校園槍擊、校園霸凌等暴行事件 之防治。中等教育,58(5),8-29。 鄧煌發(2007)。犯罪分析與犯罪學理論—環境犯罪學理論之應用與評析。警 學叢刊,38(1),1-20。 鄧煌發(2004)。飆車青少年之休閒需求及因應對策。警學叢刊,34(4),1-28。 鄧煌發(2002)。加強社區警民合作預防竊盜犯罪。社區發展季刊,第 100 期,175-184。 鄧煌發(2001)。少年恐嚇加害與被害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31(4): 207-232。 鄧煌發(2001)。影響台灣地區近廿年來犯罪問題之社會因素及其未來趨勢預 測之研究。警察大學學報,38: 183-212。 何進財、鄧煌發(2001)。台灣地區國小暨國中學生輟學概況及其與社會鉅觀 因素關係之比較分析。犯罪學期刊,7: 1-36。 鄧煌發(2000)。輟學少年之家庭與社會學習因素的比較分析。犯罪學期刊,5: 233-276。 鄧煌發(2000)。暴力犯罪少年之家庭暨社會學習相關因素之實證研究。犯罪 防治學報,1: 153-184。 林燦璋、鄧煌發(2000)。社區與問題導向警政在犯罪預防策略之實證研究。 警察大學學報,30: 1-36 鄧煌發(2000)。輟學少年觀閱大眾媒體行為之研究。犯罪學期刊,6: 95-126。 黃富源、鄧煌發(1999)。單親家庭結構與功能對少年非行之影響:臺北市之調查研究結果分析。警察大學學報,35: 329-392。 鄧煌發(1999)。社區處遇之探討。警學叢刊,30(3): 133-156。 鄧煌發(1998)。中等學校犯罪預防教育迫切性之探討。警學叢刊,29(1): 105-135。 鄧煌發(1998)。團體療法與犯罪矯治。警學叢刊,29(2): 129-154。 黃富源、鄧煌發(1998)。單親家庭與少年非行之探討。警學叢刊,29(3): 117-152。 鄧煌發(1997)。報復或報應?台北市高中生非行與被害關係之研究。警察大 學學報,30: 287-311。 鄧煌發(1997)。少年犯罪與被害預防:建構新的犯罪與被害關係模式之研究。 八十六年度犯罪問題研究 研討會論文集,71-98。 林健陽、鄧煌發(1996)。監獄受刑人輕微暴行相關因素之研究。警學叢刊,27(2): 177-206。 高金桂、洪儷瑜、謝文彥、鄧煌發(1995)。問題行為學生類型及其成因 之研究。警政學報,26: 303-322。 鄧煌發(1996)。一般性犯罪理論犯罪多樣化概念之驗證:以各類型犯罪人在 監負向行為為例。犯罪學期刊,2: 49-78。 鄧煌發(1988)。美國少年犯罪預防對策之概觀。警學叢刊,19(1): 179-202。 鄧煌發(1988)。被害者學相關理論之探討。警政學報,13: 203-224。
貳、學術性研討會論文
游柏輝、劉擇昌、鄧煌發、黃明昭(2012)。台北市空間路網犯罪熱區分析。 2012年犯罪問題與對策學術研討會暨法務部「強制驗尿制度或提高調 驗率與毒品防治關連性之探討」座談會論文集(第二冊,頁12-1~16),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徐薏芳、劉擇昌、鄧煌發(2012)。台灣地區竊盜犯罪空間型態探索分析。 2012年犯罪防治學術檢視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頁37~67),桃園:中央 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劉擇昌、鄧煌發(2011)。台北市住宅竊盜犯罪熱區易犯罪環境與預防對策 之實證研究。2011年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30-1~30-38),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蔡德輝、鄧煌發(2011)。一般少年與非行少年對犯罪預防宣導作為感受之 比較研究。2011年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0-46),嘉 義:國立中正大學。 宣明智、鄧煌發(2011)。資深教師對現代教育政策的態度與看法─一項單純 實務觀察發現之分析報告。2011 向陽公益基金會學術研討會─一建構 「校園安全」之處理模式論文集(頁 11-36),台北市:財團法人向陽公 益基金會。 劉擇昌、鄧煌發(2011)。地理信息系統與空間及群分析於海峽兩岸犯罪熱 區分析之應用。第六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香 港:中國警察協會。 鄧煌發(2011)。修復式司法之實際與挑戰。2011 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犯罪 矯正與復歸論文集(頁 103-122,ISBN:978-986-7663-83-2)。桃園:中 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10)。海峽兩岸律師服務模式與合作──以刑事取證協作、證據採信 為例。 攜手合作共創雙贏 海峽律師 ( 廈門 ) 論 壇 優 秀 論 文 集 ( 頁 444-450)。中國福建廈門市:海峽律師(廈門)論壇組委會。 鄧煌發(2010)。第一屆中華教育家教育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經典中等教育之 辦學理念研討(頁 68-69)。彰化:明道大學、中國時報。 鄧煌發、陳永鎮(2010)。從我國少年犯罪研究脈絡與趨勢談警政與少年觀護 體系之聯結。社會福利安全網論壇 2010 年社會安全及犯罪防治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頁 113-136,ISBN:978-986-7663-70-2)。桃園:中央警 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10)。新竹中學品格教育之突破與創新。第一屆中華教育家教育理 念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 經 典 中 等 教 育 之 辦 學 理 念 研 討 文 集 ( 頁 109-121,ISBN:978-986-6468-18-6)。彰化: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 所 鄧煌發(2010)。建構一個恩威並濟的青少年教育環境──以少年隊催生者魯俊教育思想為例。第一屆中華教育家教育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經典 中 等 教 育 之 辦 學 理 念 研 討 文 集 ( 頁 363-381 , ISBN:978-986-6468-18-6)。彰化: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鄧煌發(2009)。台灣地區兒童、少年隊犯罪預防宣導認知研究的啟示。第四 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 571-593)。台北 市:刑事偵防協會。 鄧煌發(2009)。海峽兩岸犯罪趨勢與攜手犯罪防治。海峽兩岸司法實務研討 會論文彙編(頁 331-341)。中國福建福州市:福建法官協會。 鄧煌發、吳麗珍(2009)。台灣地區兒、少犯罪預防計畫及其宣導成效之探討。 2009 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13-136)。桃園:中央警察大 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08)。以社區為基礎的犯罪預防模式:從警察執法角度觀察。2008 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313-327)。中國吉林長春:吉林 大學。 鄧煌發(2008)。高效能的警察勤務策略-以社區為基礎之犯罪預防策略的警 察角色。2008 警學與安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 557~574)。台北:台 灣警察學術研究學會。 鄧煌發(2008)。校園安全防護與犯罪預防-從校園槍擊、校園霸凌等暴行事 件談起。第二屆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二) (頁 1~1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鄧煌發(2007)。完形犯罪預防理論架構之探討與評析—引介 Agnew 一般化犯 罪暨非行理論。2007 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319-372)。桃 園: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07)。以社區為基礎之犯罪預防策略之初探。2007 犯罪問題與對策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 91-138)。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04)。飆車少年之休閒需求及因應對策。2003 年亞太地區犯罪問題 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 211-246)。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 所。 鄧煌發(2004)。不同上網少年生活型態之比較研究。青少年網際網路使用相 關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 111-144)。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 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03)。一般少年與中輟少年恐嚇行為之比較研究。21 世紀亞太地區 暴力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論文集(頁 249-281)。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02)。刑罰觀、社經地位與社區控制對個體被竊形成之影響。台灣 社會問題研討會-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 4 期第 2 次調查資料分析 論文集 A(頁 1-23)。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鄧煌發(2001)。一個可解釋輟學行為的本土理論。2001 年犯罪問題與對策研 討會論文集(頁 293-335)。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鄧煌發(2001)。台灣犯罪狀況在國際上之地位。2001 年國際治安學術研討會。 鄧煌發(2001)。影響台灣地區近廿年來犯罪問題之社會因素及其未來趨勢預 測之研究。2001 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 黃富源、鄧煌發(2000)。少年犯罪被害特性與預防對策:從少年恐嚇被害與 恐嚇非行以論。第二屆犯罪被害人保護週犯罪被害人保護學術研討 會。 鄧煌發(2000)。輟學少年之家庭與社會學習因素的比較分析。當前青少年犯 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 林燦璋、鄧煌發(2000)。社區與問題導向警政在犯罪預防策略之實證研究。 2000 年犯罪問題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何進財、鄧煌發(2000)。台灣地區國中與國小輟學趨勢及其與社會鉅觀因素 之比較分析。中輟學生與青少年犯罪問題研討會。 鄧煌發(1999)。健全家庭培育健全公民:自單親家庭與少年非行實證研究以 論。1999 年度公民教育學術研討會。 蔡德輝、鄧煌發(1999)。少年暴力犯罪相關因素之研究:家庭結構、動力與 社會學習觀點以論。台灣社會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 鄧煌發(1998)。團體療法與犯罪矯治。1998 犯罪矯正科學化處遇研討會。 鄧煌發(1998)。青少年暴力犯罪與校園安全維護。當前青少年暴力犯罪問題 與對策研討會。 鄧煌發(1997)。中學生犯罪預防教育迫切性之探討。中國童子軍教育協會。 鄧煌發(1996)。一般性犯罪理論犯罪多樣化概念之驗證:以各類型犯罪人在 監負向行為之分析為例。解構青春少年時:1996 年台灣青少年犯罪與 矯治問題研討會論文集(頁 264-301)。 鄧煌發(1996)。少年犯罪與被害預防:建構新的犯罪與被害關係模式之研究。 當前台灣地區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
参、專刊與網路發表文章
鄧煌發(2012)。性、謊言、光碟片。師友月刊,545 期,50-55。 鄧煌發(2012)。學生溺水事件何其多。師友月刊,543 期,72-76。 鄧煌發(2012)。橫行 10 年的雨衣大盜。師友月刊,541 期,71-75。 鄧煌發(2012)。犧牲基本人權可換取祥和社會。師友月刊,540 期,58-62。 鄧煌發(2012)。現在是過去的翻版。師友月刊,539 期,58-62。 鄧煌發(2012)。旁觀者的影響力。師友月刊,538 期,58-62。 鄧煌發(2012)。留學殘夢。師友月刊,537 期,68-72。 鄧煌發(2012)。掌握人生拔河競技致勝的關鍵。刑事雙月刊,46 期,10-15。 鄧煌發(2012)正視小兄妹離家事件。師友月刊,536 期,62-67。 鄧煌發(2012)。人間菩薩就在轉念間。師友月刊,535 期,64-67。 鄧煌發(2011)。激發存於青少年內外的正向力量。警光,664 期,16-21。 鄧煌發(2011)。別讓營養午餐污染您的孩子。師友月刊,534 期,85-89。 鄧煌發(2011)。台灣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師友月刊,533 期,62-67。 鄧煌發(2011)。當「楚門的世界」悄然降臨。師友月刊,532 期,56-60。 鄧煌發(2011)。台灣會發生挪威冷血慘案嗎?師友月刊,531 期,76-81。 鄧煌發(2011)。媒體怪獸的行為學習。師友月刊,528 期,69-73。 鄧煌發(2011)。根深蒂固的性侵累犯病因。師友月刊,527 期,69-74。 鄧煌發(2011)。藏在心底的秘密──師生戀。師友月刊,526 期,65-69。 鄧煌發(2011)。當狂飆期遇上更年期。師友月刊,525 期,72-76。 鄧煌發(2011)。經由新身體語言觀察術提高破案率。載於 Driver, J. & Van Aalst, M.(2010). You Say More Than You Think.(從讀心到攻心,程珮然譯, 專文推薦 006-009)。 鄧煌發(2011)。修復犯罪人與家庭的連結關係。師友月刊,523 期,68-72。 鄧煌發(2010)。一體兩面──犯罪與被害。師友月刊,522 期,62-66。 鄧煌發(2010)。台灣教育救了我!師友月刊,521 期,64-68。 鄧煌發(2010)。減產少年殺手。師友月刊,520 期,57-61。 鄧煌發(2010)。現代弒親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許亞芬歌仔戲劇坊 2010 年度 大戲從心開始系列之三──阿闍世王之未生怨,27-30。 鄧煌發(2010)。危險駕駛的代價。師友月刊,519 期,66-70。 鄧煌發(2010)。淺析海峽兩岸跨境詐騙犯罪。展望與探索,第八卷第八期, 74-78。 鄧煌發(2010)。向校園黑幫說「不」!師友月刊,518 期,69-73。 鄧煌發(2010)。毒品防治的實際與展望。師友月刊,517 期,57-61。 鄧煌發(2010)。剖析自殺犯罪行為成因。師友月刊,516 期,67-71。 鄧煌發(2010)。管教與霸凌事件的新思維。師友月刊,515 期,55-59。 鄧煌發(2010)。子不教,誰之過?師友月刊,513 期,78-82。 鄧煌發(2010)。日新月異的詐騙犯罪。師友月刊,512 期,64-68。 鄧煌發(2009)。刺警案的省思。師友月刊,510 期,61-66。 鄧煌發(2009)。鐵道殺人事件。師友月刊,509 期,42-46。 鄧煌發(2009)。海峽兩岸攜手犯罪預防。師友月刊,507 期,43-47。 鄧煌發(2009)。認識飆車青少年的世界。師友月刊,506 期,39-43。 鄧煌發(2009)。又見冷血逆倫事件。師友月刊,505 期,60-64。 鄧煌發(2009)。暴力案件何時休?師友月刊,504 期,38-42。 鄧煌發(2009)。為何隨機殺人?師友月刊,503 期,52-56。 鄧煌發(2009)。鐵馬又被偷了嗎?師友月刊,502 期,67-71。 鄧煌發(2009)。父母持續的愛。師友月刊,501 期,61-65。 鄧煌發(2009)。落實腳踏車註冊,發揮防竊效益。刑事雙月刊,29 期,54-58。 鄧煌發(2009)。搭上情場順風車。師友月刊,500 期,56-61。 鄧煌發(2009)。你我都是顯著人物。師友月刊,499 期,47-51。 鄧煌發(2008)。單親家庭的危機與轉機。師友月刊,498 期,54-59。 鄧煌發(2008)。霸凌行為何時休?。師友月刊,497 期,52-57。 鄧煌發(2008)。從人生拔河中勝出。師友月刊,496 期,44-48。 鄧煌發(2008)。虛擬世界陷阱多──淺談預防兒少網路詐騙之道。師友月刊, 495 期,34-39。 鄧煌發(2008)。為財殺父弒母──再談青少年價值觀的源頭。師友月刊,494 期。33-37。 鄧煌發(2008)。為何上了國中就變了樣?──隨著孩子的高度一起成長。師友 月刊,493 期,25-29。 鄧煌發(2004)。犯罪預防該走的方向。刑事雙月刊,1,6-8。 鄧煌發(2003)。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會員需求調查分析報告。犯罪矯正協 會會刊 2003 年刊,14-28。 鄧煌發(1997)。超個人心理學與犯罪學理論:典範之再省思。新知譯粹, 13(6): 。 鄧煌發(1997)。揭開馬非亞(Mafia)神祕面紗,新知譯粹,13(5): 。 鄧煌發(1997)。家庭與少年非行:破碎家庭衝擊之 Meta 分析。新知譯粹,13(3): 69-80。 鄧煌發(1996)。刑罰制裁與犯罪預防,犯罪防治,22: 109-120。 鄧煌發(1995)。校園暴力成因與防範。矯正月刊,第 38 期至第 40 期連載。 鄧煌發(1995)。校園暴力成因與防範策略,臺中縣 1994 學年度「防範校園暴 力」公聽會引言報告。 鄧煌發(1994)。校園竊盜問題之預防。學生輔導,32: 32-39。 鄧煌發(1990)。校園犯罪之預防──讓學生免於被害恐懼。學生輔導通訊,10: 21-24。 鄧煌發(1989)。預防性傷害。新知譯粹,5(1): 47-55。 鄧煌發(1988)。財產犯罪被害人與警察。新知譯粹,4(5): 46-48。 鄧煌發(1988)。被害人之分類。新知譯粹,4(4): 31-39。 鄧煌發(1987)。監獄消防。新知譯粹,2(6): 25-28。 鄧煌發(1986)。轉向與社區矯治。新知譯粹,15(2): 49-52。 |
||||||||||||||||||||||||
蔡庭榕
|
副
教
授
|
蔡庭榕老師資料如下:
一、五年內著作目錄(2007.08.01~迄今)
「期刊論文」 中文
5. 蔡庭榕,2010,論培育警察專業人才之教考訓用制度,執法新知論衡,第6卷第1期,中央警察大學,第43-58頁。
「研討會論文」 中文
「專書」
|
|||||||||||||||||||||||
許志錠
|
警監教官
|
【期刊論文】
1.許志錠:無被害者犯罪之研究(抽印本)。警專學報第二卷第八期(頁65-83)。臺北: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專書及專書論文】
1.許志錠(2007)。群眾心理學。臺北:三鋒出版社。
2.許志錠(2007)。發展心理學概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3.許志錠(2009)。心理學講義,作者自行印行。
【月刊與其他刊物】
1. 許志錠(2006)。法治與群眾運動。警光月刊605期,80-81。
2. 許志錠(2006)。打擊犯罪、人人有責。犯罪防治學系系刊31期。中央警察大學。35-36.。
3. 許志錠(2006)。群眾運動疏處之道。犯罪防治學系系刊31期。中央警察大學。37-39.
4. 許志錠(2008)。法治與群眾運動。犯罪防治學系系刊33期。中央警察大學。40-41.
5. 許志錠(2008)。紓解壓力之我見。警大月刊135期。中央警察大學。27。
6. 許志錠(2009)。克服危機、建立自我:兼論青少年自我統整的需求。犯罪防治學系系刊34期。中央警察大學。15-18。
7. 許志錠(2009)。論壓力與紓解之道。警大月刊143期。中央警察大學。
|
|||||||||||||||||||||||
賴擁連
|
助理教授
|
期刊論文 (匿匿名審查))/ Referreed Journal Articles
1
一、英文部分
Lai, Y. -L., Tzeng, S., & Peng, S. (2012). Exploring turnover intent correlated to jail and prison Zhao, J. S., Tsai, C.-F., Ren, L., & Lai, Y.-L. (2012). Public satisfaction with police control of Cao, L., Lai, Y.-L., & Zhao, R. R. (2012). Shades of blue: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in the World. Lai, Y. -L., Wang, H. -M., & Kellar, M. (2012). Workplace violence in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s Lai, Y. -L., Zhao, J., & Longmire, D. R. (2012). Specific crime-fear linkage: The effect of actual Zhao, J. S., Lai, Y. -L., Ren, L., & Lawton, B. (2011). The impact of race/ethnicity and qualityof- Li, C. -S., Lin, Y. -F., Lai, Y. -L., Eckstein, D., & Mullener, B. (2011). A research study of Lai, Y. -L., Cao, L., & Zhao, J. S. (2010).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entity on confidence in legal
Huang, C.-N., Jou, S.-C., & Lai, Y. -L. (2005). A national survey of juvenile correctional 二、中文部分 2
賴擁連 (2012),我國監所人犯權利演進的檢視與前瞻:從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與美國法院 賴擁連 (2012),論受刑人假釋准駁與撤銷的性質與救濟途徑:從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例探 許春金、陳玉書、賴擁連(2012) ,形塑青少年中止犯與持續犯原因之縱貫性研究:整合型 賴擁連、彭士哲 (2012) ,台灣地區監獄與看守所戒護同仁離職意向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 賴擁連、曾淑萍、彭士哲 (2011),矯正定向對於矯正人員工作環境意向之研究,中央警察 賴擁連 賴擁連 (2010),台灣地區矯正人員職場被害恐懼感之研究,犯罪、刑罰與矯正研究, 2(1), 賴擁連 (2009),重刑化刑事政策下人犯暴力違規行為之探討,犯罪、刑罰與矯正研究, 孫義雄、徐坤隆、賴擁連 (2009),觀光博奕產業安全管理之探索性研究,警政論叢, 9, 王曉明、賴擁連(2008),台灣地區矯正機關職場安全滿意度調查,警學叢刊, 38(4),第 賴擁連 (2006),假釋出獄人監禁期間與再犯關聯性之探討 —以民國九十一年時一月至十二 賴擁連 (2005),涂爾幹的亂迷理論與現代化的社會,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6,第 周石棋、賴擁連 (2004),犯罪學新方向-發展性理論,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5, 黃徵男、賴擁連 (2003),台灣地區女性受刑人生活適應之研究,警學叢刊, 33(4),第 2754 3
林健陽、賴擁連 (2002),美國女子監獄概況之探討,警學叢刊, 賴擁連 (2002),矯治無效論後犯罪防治之發展,警學叢刊, 林健陽、賴擁連 (2002),台灣地區毒品犯戒治處遇效能之實證研究,公共事務評論, 賴擁連 (2000),犯罪矯正機構 (監獄) 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可行性,警學叢刊, 賴擁連 (1999),我國受刑人基本權利之保障及救濟,警學叢刊, 伍、學術性研討會 一、國際學術會議
Public confidence in legal authorities: A comparison across Taiwanese Strait. Presented at the Explaining inmate violence in Taiwan prisons: An integrative model approach. Presented with H.-M. Wang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cademy of Criminal Justice Science (美國刑事 Comparing correlates of turnover intent among jail and prison officers in Taiwan: A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entity on confidence in legal authorities: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4
Determinants of specific fear of crime: Are residents aware of the burglary incidents in their Determinants of citizens’ attitudes toward the police in Houston. Presented with J. S. Zhao at the Inmate violent misconduct in Taiwan prisons: A multilevel analysis. Presented with H. -J. Joo at Updating criminological checklists as a teaching tool for teaching the extent of crime. Presented Workplace victimization among Taiwan correctional officers. Presented with H. -J. Joo at the Being tough on crime: Prison crowding and inmate violence. Presented with H. -M. Wang at the A survey of workplace violence in Taiwan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s. Presented with H. -M. Wang 二、國內學術會議 重刑化刑事政策下矯正人員離職意向之研究。曾淑萍、彭士哲、賴擁連於 警察犯罪預防政策行銷與媒體運用。章光明、賴擁連、汪子錫於 陸、書籍或編著書籍/Book & Chapter Lai, Y.-L. (2013). Attitudes toward the police: Determinants of White, Black, and Latino citizen 林健陽、賴擁連 (2011),西方刑罰思潮與獄政制度之演進,文刊許春金主編,刑事政策與 5
捌、國科會研究案 許春金、賴擁連(2012-2013) ,警察機關設置錄影監視系統對於犯罪預防與偵查成效之研 玖、政府或民間委託研究案 許春金、賴擁連(2012)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建置錄影監視系統犯罪預防成效與滿意度調 章光明、黃啟賓、賴擁連(2012) ,新北市警察人員工作狀況調查,新北市警察局委託研究 賴擁連
|
|||||||||||||||||||||||
黃家珍
|
講師
|
【研討會論文】
1.周文勇、黃家珍(2007)。青少年參加幫派危險因子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討會論文集(頁85-110)。
【主持、協同主持及參與之政府與民間委託研究計畫】
1. 謝文彥、周文勇、蔡田木、黃翠紋、黃家珍、林書琪(2006),提升企業對政府防制組織犯罪滿意度調查。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
2. 周文勇、謝文彥、黃家珍、曾信棟(2007)。桃園縣在學青年參加犯罪幫派團體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之研究。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3. 謝文彥、蔡田木、黃家珍、蔡孟珊、林安倫、連鴻榮(2008)。吸毒行為除罪化之研究。林心正文教基金會委託研究報告。
4. 黃富源、周文勇、張錦麗、黃家珍、陸振芳、沈建呈、陳巧育(2008)。兒童少年妨害性自主罪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
|